2010年仲夏,荳子參加了高雄中北扶輪社舉辦的『宜蘭采風之旅』,據中北扶輪社,從事旅遊業的資深社員Jeff表示,在他年幼時,台北人將他的故鄉宜蘭,與台東、花蓮等偏遠地方都稱之為"後山",因為地處偏僻,當地的人除了務農、討海維生無別的出路,然而如此困苦的生長環境,造就了宜蘭人驕傲的硬頸精神。
於四年多前,克服了重重困難,終於打穿了現今新北市坪林區到宜蘭縣頭城鎮,亞洲第二長的......
當然,漫長的交痛過程不是重點(其實是荳子一路暈車都在睡覺...錯過好多風景都沒拍到(╯︿╰﹀),蘭陽平原乾淨清新空氣與美麗的景致才是此行的重頭戲。
我們一行人經國道5號-蔣渭水高速公路(南港系統-蘇澳),抵達到了宜蘭,下了坪林交流道,就開始精采的宜蘭之旅囉Y(^_^)
首先,碰巧遇上剛落成不久,強調「人和自然的和諧共生」及「人與歷史的聯想」的蘭陽博物館
抵達博物館,就被超有特色的外型給正攝住了,據說這是由一群宜蘭的博物館學專家、文史學者、自然生態老師、在地畫家、CIS設計師、以及縣內長官等眾人的討論決議下,選取了最能表達上述意涵的噶瑪蘭族人傳統木刻人型圖騰而成,不僅成為當地頗有特色的地標,蘭博館徽也蘊含著另一個意義:蘭博建館過程中,有數不清地各界「人士予竭盡心力的付出,這座博物館才得以為民眾敞開大門。這一枚小小的人型圖騰裡,也蘊藏對這些人一份深深的敬意。
恰巧裡面正舉辦「手創蘭陽-宜蘭生活美學特展」,我們就姑且當各劉姥姥,進大觀園參觀參觀囉*^ο^*
首先,印入眼簾的是
看到這張照片,不同的幾何圖形交錯是否您也感到有點頭暈目眩呢?(° ο°)~@
不過,據說這也是蘭陽博物館的特色之一。
以下是當天館內靜態展覽的照片:
下面這東西,據當天擺設攤位寫的文字解釋,是當點香環用的。
因為時間有限,所以沒辦法細細為各位導覽,荳子上網查了一下,發現有"手創蘭陽~宜蘭生活美學特展"的官方網站,大家若有興趣再點進去看欣賞吧∩__∩
離開了蘭陽博物館,天色也漸漸暗了,倦鳥歸巢,我們就到了預定住宿的地方~
看起來好高貴,宛如帝王般享受的客廳....
窗外綠油油的蘭陽平原
能坐看雲起^_^o 時的窗台
可惜,因天空不作美,而不能去冬山河親水公園走走,只能由窗戶遠眺蘭陽大橋,勉強過過乾癮囉^_^; 。
既然雨天不能出遊,至少還有溫熱的溫泉泡腳池,趕緊沐浴更衣下樓泡腳囉。
隔天一早,天亮了,驚覺外面的景色,有坐看雲起時的遼闊之美。
隔天一早,接著前往宜蘭縣政府,參觀有別於一般森嚴府衙的樸實辦公廳。
1、宛如公園的縣府外觀。
縣府內外頗有蘭陽風味、古色古香的建築
儉約的縣府禮堂
樸實親切的縣府迴廊
縣府外仿佛公園般的景致
離開了縣政府,下一站是羅東運動公園,迎接我們的是晴朗的好天氣,經過路邊長滿也草與小花朵的無名草皮,霎時覺得美麗,趕緊按下快門吧。
羅東運動公園內的噴泉池
荳子爸媽的合照
與高雄中北扶輪社友的合照。
離開了羅東運動公園,接著前往豆腐岬,享用午餐,窗外的海港,是小學社會課本讀到,十大建設之一~蘇澳港。
因行程緊湊,只好由窗外拍下蘇澳港口的景致。再來抵達又名「沙頸岬」的豆腐岬北濱公園,下圖是豆腐岬海水浴場,豆腐岬的地名由來,既非因豆腐節理岩石,當地也不是以豆腐聞名,原來是日據時代南方澳開港,興建了兩塊像豆腐一樣的閘門基座,用來控制漁船進出,但新航道剛動工,基座才設好,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,台灣即光復,工程也停擺,遺留的基座竟被地方民眾口耳相傳成了地名。而原本規劃為漁港專用航道,在蘇澳商港南側防波堤完工後,使得豆腐岬的地形成為半封閉的弧形,凹槽底部的海灘成為附近居民嬉水弄潮的好去處,政府遂決定在此興建海水浴場。
離開了豆腐岬,就抵達南方澳,南方澳是東北角,緊鄰太平洋的一個天然良港,除了是台灣三大漁港之一外,也是東部遠洋漁業的重要基地。
抵達南方澳,絕對要去參拜全台三大媽祖名廟之一的南天宮中,高6尺3,總重203.8公斤,僅次於大甲鎮瀾宮,276公斤的黃金媽祖。
從三樓金媽祖神殿,可以看到整各南方澳漁港,視野極佳 所有的船隻
都可以在金媽祖的目視下離港保平安。
結束了參拜金媽祖,下午抵達位於宜蘭縣礁溪鄉林美山的礁溪高爾夫球場後方,為雪山山脈台北縣與宜蘭縣分水嶺,屬亞熱帶溪谷的『礁溪林美石磐步道 』
其溪瀑為雪山山脈台北縣與宜蘭縣分水嶺,山勢雄偉陡峭,唯有林美山區山勢較為平緩,溪水源源不斷,區內山巒疊翠、飛湍瀑流,提供附近居民農作及民生用水。
此條全新打造亞熱帶溪谷磐石步道,鮮少人知是條超級正點的步道,林務局現正規劃為國家步道,取名為『林美國家步道』。
荳子健行中的老爸老媽。
離開宜蘭的早晨,陽光照耀著蘭陽平原,一片令人捨不得離去的翠綠。
有著宛如異國情調的蘭陽平原
來不及下車觀賞的薰衣草花圃
再見了....翠綠的蘭陽平原